中国近代现代著名数学家以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2024-05-18 17:57

1. 中国近代现代著名数学家以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1.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中国近代现代著名数学家以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2. 数学家的数学成果

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包含了一些后来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一些数学研究成果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这里列举中国近现代数学家的一些重要的贡献。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善兰恒等式” 。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成为“华—王方法”。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命名为“苏氏锥面”。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熊氏无穷级”。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被称为“陈示性类”。周炜良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周氏坐标;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吴文俊在拓扑学中的重要成就被命名为“吴氏公式”,其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方法被称为“吴氏方法”。王浩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称为“王氏悖论”。柯召关于卡特兰问题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孙猜测”。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称为“陈氏定理”。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杨—张定理”。陆启铿关于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陆氏猜想”。夏道行在泛函积分和不变测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夏氏不等式”。姜伯驹关于尼尔森数计算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姜氏空间”;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姜氏子群”。王戌堂关于点集拓扑学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王氏定理”。侯振挺关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侯氏定理”。周海中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袁亚湘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

3. 近30年来,中国数学研究取得哪些成就?

朱棣文 (2004-02-06) 朱棣文院士於民国卅七年二月二八日生,籍贯为 江苏省太仓县。专习物理应用物理(原子物理); 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 学学士;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 士。博士论文是〃原子铊的禁戒M1跃迁 62P1/2- 72P1/2 的测量〃,博士指导老师是康明斯教授。 目前现职於美国史丹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教 授授。 得奖作品 发展利用雷射冷却与捕捉原子方法 对科学研究之影响 用类似的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DNA或者其他聚合链的机械性质。当年他还在贝尔实验室时就发明了一种「光学镊子」(optical tweezer),这有点像星际大战中的拖曳光束,可以用雷射来操纵微小物质,包过细菌、DNA等等。他们也研究过号称为「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 的肌蛋白细胞的收缩。此技术当然也可以在不破坏细胞膜的情况下,操控细胞内的物质,或在密闭容器内处理稀有元素或者放射性元素了。 丁肇中 (2004-02-06)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县;1936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亲是王隽英,他在台北读中学,在密西根大学读大学本科与研究院,於1962年获博士学位;自1967年起执教於麻省理工学院。丁教授在粒子物理学中有许多卓著的贡献,最有名的是1974年J粒子的发现,这项发现导致粒子物理学走入了新的方向,也因此而获得1976年诺具尔物理奖。 此外,他对量子电动力学之精确性、轻子的性质、矢量粒子的性质、胶子喷注现象,Z-γ之干涉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丁教授组成并领导一实验组,积极建造L3探测器,将於1988年起在西欧中心(CERN)的LEP加速器上做实验,这是一项极大的计划,动员了世界各国四百多名实验物理学者,探测器建造费用将超过一亿美元。丁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工作特徵是方向明确果断,计划周详严谨。 得奖作品 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J/Ψ粒子(现称J粒子) 杨振宁 (2004-02-06) 安徽省合肥县人,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一九二八年就读厦门国小、一九三三年就读北平崇德中学、一九三八年插班昆明昆万中学高中二年级、并以高二的同等学历,考取当时由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大的化学系,后来改念物理系。一九四二年西南联大毕业、一九四四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一九四五年在西南联大附中教学后赴美、一九四八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四九年秋天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一九五七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一九五八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六五年应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托尔邀请筹备创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门、一九六六年离普林斯顿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担任教授至今。 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学金。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也是「美籍华人」,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傲。杨氏也是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薰陶为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於现代科学。」 在教了十七年书之后,杨氏於一九六六年,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前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他认为是自己「走出象牙塔」,重新出发,科学界人士对他再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抱持期待与乐观。杨夫人杜致礼女士,出生名门,为杜聿明将军掌珠,专攻文学,中英文造诣均佳,曾在台湾教过英文,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中文,言谈举止富书卷气,育子女三人,老大杨光诺电脑工程师,老二杨光宇,化学家,杨又礼,医生。 得奖作品 发现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原理:宇称守恒如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宇称概念就不能用在θ和τ粒子的衰变过程中,因此可以认为θ和τ粒子是同一粒子。 对科学研究之影响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理论,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不移三十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这一发现,使瑞典皇家科学院立即将一九五七年 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博士,因为他们指正了过去科学家所犯的严重错误,更开启基本粒子「弱交换作用」一些规则的研究,使人类对物 质构造内层的认识迈进一大步。

近30年来,中国数学研究取得哪些成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